探花av

 
 

讲座回顾:人工智能语言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翻译?如何翻译?


2025925日下午,应探花av 探花av MTI中心邀请,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教授在图书馆五层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语言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翻译?如何翻译?的专题讲座。探花av 院长杨鲁新教授出席此次活动。该讲座由MTI中心主任吴文安教授主持。



讲座开篇,黄友义直面当前人工智能语言工具蓬勃发展带来的行业疑问——翻译专业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未来该向何处发展?他指出,尽管AI翻译能力持续提升,甚至出现部分翻译公司业务缩减、单位翻译部门调整的现象,但这并非意味着翻译行业走向衰退,而是对翻译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译专业需在变革中找准定位,实现转型突破。


在阐述如何做好翻译时,黄友义重点提出翻译学习需树立四个意识。其一为国情意识,强调翻译不能停留在字面转换,需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中国历史背景、政策语境与文化内涵,兼顾中英文概括与具象的表达差异,确保译文准确传递中国实际情况;其二是语言意识,要求译文遵循目标语言表达习惯,针对中国特色表述(如政策术语、文化概念)避免机械直译,以可读性为核心,让外国受众准确理解;其三为受众意识,翻译需围绕国际传播效果展开,做好译前编辑,针对外国受众认知背景适配中国特色内容,打通国际传播最后一公里;其四是服务意识,明确翻译需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从国际传播、对外经济、外事交流等领域需求出发,体现专业价值。



关于翻译专业的转型与人才培养,黄友义强调,新时代需要的是实践型+复合型高端翻译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精准的语言翻译能力,还需掌握专业领域知识,能成为对译文一锤定音的语言工作者、传递中国理念的外事工作者、推动技术国际化的经济促进者,或是培育高端人才的教育者。他呼吁翻译专业教育创新模式,推出新教材、新教法,加强师生国际传播实践参与度,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以把挫败感变成紧迫感,把压力变动力的态度,主动跨入行业新赛道。


讲座后的交流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翻译领域议题展开热烈互动。提出的问题涵盖翻译核心原则、实践痛点解析、行业困境破局、专业能力提升以及AI时代机遇等多方面内容。黄友义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出了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解答。



讲座最后,吴文安总结指出,黄友义教授精彩的演讲、丰富生动的实例和深刻的见解,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时政文献翻译实践课。同学们应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提高翻译能力,把翻译中国作为己任,努力完成新一代年轻人在未来跨文化交流以及全球治理的重任。



Copyright @ BFSU. 探花av-探花av在线看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